平安車險共享車主信息 車主遭騷擾
“雖然我懷疑過平安車險出賣過我的個人信息。但是我沒有想到平安竟然堂而皇之地出賣我的個人信息。”本報《電話擾民愈演愈烈平安回應“制度衰減”》一文刊出后,一些讀者向記者訴說自己的懷疑。一位李女士這樣感慨道。
李女士說,很奇怪,自從買了平安車險之后,平安集團其他公司的人也開始陸續(xù)給她打電話,更加可怕的是、手機、家中座機、郵箱無一幸免。很氣憤的她曾經(jīng)生氣地質(zhì)問過給她打電話的人,得到的結果仍舊是“產(chǎn)壽險是一家”。
那么,究竟平安車險是否牽扯到個人信息共享或者販賣個人信息的問題呢?記者采訪了平安財產(chǎn)保險陜西分公司相關人士,她告訴記者,投保車險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投保單,用黑體字標明確標明,客戶確定無誤后簽字,投保單底下,有一句話說明我們集團的信息是共享的,專門指出,中國集團股份有限及其直接或者間接的控股公司,這里面就可能含有壽險、銀行,甚至一些信托投資等。
記者了解到,這句話的文本形式是這樣的:“本人同意提供給平安集團的信息即本人享受平安集團金融服務產(chǎn)生的信息,可用于平安集團及因服務必要而委托的第三方為本人提供服務及推薦產(chǎn)品,法律禁止的除外。平安集團及其委托的第三方對上述信息負有保密義務。本條款自單證簽署時生效,具有獨立法律效力?!?/font>
這也就是說,平安集團對于客戶的個人信息共享是“明文規(guī)定”的。但是,為什么“明文規(guī)定”的東西知道的人卻很少呢?
此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句話是在承保單上,而在合同本身卻沒有??蛻粼诔斜紊虾炌曜种?,平安會收走,留底。而客戶自身留下的正式合同中是沒有這句話的。這就意味著,很多人是在稀里糊涂的情況下“被共享”了個人信息。
3年來我一直“被共享”著
自己的懷疑被證實之后,劉先生說,3年了,我一直“被共享”著,我還不明就里。這句“明文規(guī)定”我壓根都沒印象,劉先生告訴記者,每次電話購買車險之后,就有人會上門送投保單,但是,自己只會注意到金額以及投保事項,根本就不會注意到這些字。只會聽從平安工作人員在哪簽字這樣的話。3年來,平安工作人員沒有一次給予過他提醒。而之后送來的正式合同文本上根本就沒這句話。
“我雖然簽了字,但是我只是對我認為對的簽了字”。劉先生覺得自己有被出賣的感覺。與劉先生相同感受的讀者很多,李先生說,我簽了字,這只是對和車有關的保險我認可,以外的保險公司應該提醒我,我不想給自己帶來過多的干擾。更多的讀者認為,平安應該像告知保費金額和項目一樣,對這一內(nèi)容進行告知或者提醒。
記者在這一“明文規(guī)定”中發(fā)現(xiàn),平安集團不僅有權利共享客戶的個人信息,同時,也有權利讓“第三方”為客戶提供服務及推薦產(chǎn)品。只要平安覺得有“服務必要”。這句話的解析是,有一天平安之外的人來推薦任何產(chǎn)品或者服務,那也是經(jīng)過你簽字同意的。
記者了解到,平安目前在產(chǎn)品銷售這一塊存在著“產(chǎn)壽共銷”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一個業(yè)務員不僅可以銷售壽險類產(chǎn)品也可以銷售產(chǎn)險類產(chǎn)品,而這一銷售形式,從根本上決定了客戶個人信息在平安集團內(nèi)部的公開性。
不適當條款客戶信息由“保密”變“泄密”
針對所反映的問題,記者專門采訪了睿誠律師事務所的張武寅律師,他認為在車險投保單中出現(xiàn)這樣的不適當條款,明顯是一種自我授權,對客戶信息的使用權明顯擴大。
張武寅律師認為,首先,投保單約定的主要是投保事項,應對投保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做出特別提醒,而平安公司卻對常見的信息保密條款做出特別提醒,可見對客戶信息特別關注,對約定投保主要事項的投保單來說,顯屬不必要。
其次,以“客戶自愿”的格式內(nèi)容,不適當?shù)財U大了客戶信息的使用范圍??蛻糁灰灹送侗尾⑥k了該車險,意味著不僅在平安集團內(nèi)部其信息是公開的,只要平安不是把信息提供給提供違法服務或產(chǎn)品的第三人,就是可以的。如此,該條款雖有“保密”二字,實際上變成了合法“泄密”約定。
第三,該格式條款效力條件不足。雖然在投保單中該條款聲稱“本條款自單證簽署時生效,具有獨立法律效力”,但從法理上分析,并非如此。該投保單是車險投保單,約定與車險無關的事項,顯屬不必要;該投保單的客戶,購買的是車險服務,平安因此取得的客戶信息在平安集團內(nèi)部共享,有違車險投保信息的使用范圍,明顯不適當;平安有權把客戶信息提供給平安認為合適的只要不是提供違法服務和新產(chǎn)品的第三人,則近乎無限擴大了客戶信息使用范圍,完全取得了“合法”泄密權!最關鍵的是,在得知平安要把自己信息提供給平安其他部門或第三人前,客戶并不知曉,既不知何時提供,也不知提供給誰,更不知提供了多少次,多少個第三人??蛻粼诓恢榈那闆r下就“本人同意”,不是成了笑話嗎?因此,所謂“本條款自單證簽署時生效,具有獨立法律效力”,雖然貌似“依法”,實際上效力條件嚴重不足,除非平安在客戶簽投保單時附有它準備擴大客戶信息的平安其他服務單位清單和第三人清單,或在擴大使用前明確告知客戶并經(jīng)客戶同意,否則,這種以客戶在不知情情況下“本人自愿”同意平安幾乎無限擴大信息使用范圍的約定,限制了客戶的知情權而擴大了平安的車險客戶信息使用權,不但不可能“具有獨立法律效力”,而且有違基本的公平原則。
《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根據(jù)該條款,平安車險投保單對客戶信息使用的約定,有違公平原則,不適當?shù)財U大了對客戶信息的使用權,因是格式條款,如不改進,一旦發(fā)生糾紛,其結果是可以預料的。
實際上客戶在投保單上簽字后,客戶的身份、電話、住址等都會在合同中體現(xiàn)出來;首先公司在投保單上約定的這一條明顯超越了本合同的范圍,這樣的格式合同明顯有霸王條款的嫌疑,這是一條強加給消費者的條款,使得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泄露,并受到了強加服務。另外,在投保單中出現(xiàn)的格式條款,明顯是一種自我授權,客戶在投保車險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與車有關的事項上,而忽視了這一條,客觀的造成了客戶信息的泄露,使得客戶長期受到源自不同渠道的騷擾,在合同中,保險公司擴大了客戶信息的授權,縮小了它的保密義務,這明顯是對消費者不利的約定。
記者隨后查閱了《新保險法》,其中第十一條,訂立保險合同,應當協(xié)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必須保險的外,保險合同自愿訂立。另外,第十七條明文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nèi)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nèi)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chǎn)生效力。第一百一十六條明文規(guī)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yè)務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十二)泄露在業(yè)務活動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商業(yè)秘密。
平安車險在投保過程中是否有不適當泄露客戶信息的行為,我們將繼續(xù)關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