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7月經濟賬本:菜棚等降溫綜合體盼降耗
“最熱7月”經濟賬本。
酷熱群像:50℃的菜棚等降溫、26℃的商業(yè)綜合體盼降耗。
三層羅馬式建筑前的草地上豎立著三只兩米左右高的白色百葉箱,7月26日,這里的汞柱一度上摸到40.6℃的刻度線。
上海市漕溪北路280號,上海氣象局所在地,亦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氣象監(jiān)測點。在她140年的歷史中,還從未見證過如此高溫。遠在浦東一處千畝綠葉菜的種植基地,大棚內的溫度更是逼近50℃;鱗次櫛比的商業(yè)綜合體內,26℃的冷氣卻不再引來“低溫”投訴。
應戰(zhàn)高溫已不再是單純的氣象問題,而是一項關乎價格、能耗乃至城市規(guī)劃的綜合民生考題。
菜價維穩(wěn)
8月的第一天,包括上海在內的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多省份迎來甘霖,前者剛剛揮別史上最熱7月。上海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數據顯示,上月高溫日(超過35℃)達到25天,刷新1934年的最高紀錄(23天)。
創(chuàng)造歷史的不只是上海,在全國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的背景下,中國氣象局7月30日曾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也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
“露天烤肉”終究只是戲謔,公眾更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餐桌價格,比如綠葉菜。
一些蔬菜種植戶的收益在高溫中蒸發(fā)。上海敬亭蔬菜專業(yè)合作社銷售負責人馬華(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合作社位于浦東,種植蔬菜面積一千多畝。由于氣溫太高,一些綠葉菜比如青菜、杭白菜和生菜都出現“燒心”。
“所以我們在夏季綠葉菜會種得少些。”他說,雖然綠葉菜只能保存一兩天,但現在并不愁銷路。
由于上海郊區(qū)供應的蔬菜占全市消費量比重并不大,因此高溫對整體價格走勢的影響不大。
上海市江橋批發(fā)市場供應了全市大約60%的蔬菜。江橋批發(fā)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芳告訴本報記者,受上海高溫天的影響,上海郊區(qū)供應的蔬菜量從原先的約140噸減少到了100來噸。但是上海蔬菜市場的整體供應量沒有變化,就江橋批發(fā)市場而言,每天仍然供應6000多噸的蔬菜。
她解釋說,供應量波動不大的原因是江橋批發(fā)市場的蔬菜來自于全國各地,包括河北、山東、寧夏、湖北等地,上海郊區(qū)供應的蔬菜占比不足2%。
根據上海食用農產品流通安全信息網監(jiān)測數據,6月初青菜價格從近4元/公斤高位經歷一輪下跌后,從7月27日開始小幅上漲,昨日青菜平均價格為2.45元/公斤。生菜、菠菜、大白菜、雞毛菜也在近期小幅上漲,而卷心菜則從7月一路上漲。
王永芳表示,一旦青菜的平均價格上漲至4元/公斤,他們就會啟動應急預案,包括從位于云南、江蘇等地的市外綠葉蔬菜基地加大供應量,同時減免客商相關市場手續(xù)費以抑制蔬菜價格上漲。根據測算,這一費用減免分攤到蔬菜價格上平均達到0.24元/公斤。
據上海農委數據,近期綠葉菜日均上市數量4400噸,生產情況較為穩(wěn)定。
菜農期待降溫、公眾盼望降價,各大商業(yè)體想的卻是降耗。本報記者從不少社區(qū)類商場了解到,一般而言,商場使用的是中央空調,不論外界溫度多高,商場內空調的溫度一般維持在26℃左右,因此高溫并不會直接增加商場的空調費用支出。
不過有一些帶有辦公樓的商業(yè)綜合體建筑能耗卻在這幾天明顯上升。浦東嘉里中心物業(yè)方面透露,以往室內空調打到26℃時,會接到溫度過低的投訴,但今年這類投訴為零。
“與商場使用統(tǒng)一控制的中央空調不同,寫字樓內各個租戶公司可以自行調節(jié)溫度,一旦進入高溫天氣能耗就會明顯上升?!奔卫镏行奈飿I(yè)工作人員透露,根據規(guī)定,19點后繼續(xù)使用空調收費會上浮。
大型超市、賣場的成本開支同樣在增加。一家外資品牌超市的市場部人員透露,因為超市面積小于大型購物中心,高密度客流的體感熱度會高于購物中心,為了讓客人體感舒適,賣場內的空調溫度要低于平日,這就增加了能耗。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重點是飲料、冷凍類商品周轉率提高后,冰柜的能耗就大幅增加?!鄙鲜龉ぷ魅藛T稱。
家樂福、樂購等零售巨頭都有一套自有節(jié)能與風險控制體系,其中央系統(tǒng)能實時監(jiān)控各個門店的能耗狀況,一旦發(fā)生超負荷或不正?,F象則會由中央系統(tǒng)做統(tǒng)一調控。
大城市“高溫病”
目前來看,昨天這場及時雨的降溫效果有限。本報記者7月31日從上海市氣象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上海8月預計仍有10~15天的高溫日,極端最高氣溫將達40℃左右。
40.6℃之前,上海最高氣溫是1934年7月12日的40.2℃。一個有趣的比較是,到底哪天更熱。上海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沈愈的觀點是,后者“含金量”更足。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劉紅年認為,隨著城市不斷擴張,人口密度增大,能源消耗、排放不斷增強,產生了“城市熱島”效應,尤其是對大中型城市,“在高溫天氣的大背景下,加劇了高溫強度。”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于外圍郊區(qū)的現象,兩者氣溫之差稱之為熱島強度。
曾有科研文章稱,北京最高熱島強度是9℃,廣州7.2℃,上海6.9℃。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研究員、氣候學與氣候資源委員會委員李慶祥告訴本報記者,上述數據應該是一個峰值,即最大差值。像北京長期平均的熱島強度應該是在3~4℃。
“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如果是正常的環(huán)流的話,它晝夜之間會有空氣的轉換。現在有些特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因為城市空間過于龐大,這種環(huán)流就被阻擋了,造成霧霾、高溫無法疏散?!崩顟c祥說。
沈愈向本報記者表示,建筑物的增多,導致下墊面的熱力學性質改變,水泥的熱容量比較小,太陽曬下去,溫度很快就升上來了。而在農村,土壤里面的水分蒸發(fā)掉,溫度不會升高很快。
比如,夏天草坪溫度32℃、樹冠溫度30℃的時候,水泥地面的溫度可以達到57℃,柏油馬路的溫度更高達63℃。因此,沈愈認為,1934年上海測到的40.2℃才是更加真實的。
?。ㄐ煅嘌?陳益刊 樂琰 繆琦 范正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