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上市公司買基金小賺 海通證券成持基最大戶
2011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正酣,截至4月19日,已有超1805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公司持基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根據(jù)WIND資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累計3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中有持基動向,占全部披露公司的1.66%,而2010年這一比重為3.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1年股市的重挫,上市公司持基種類也從偏股基金轉(zhuǎn)向保守的貨幣基金。而券商依舊是持基的主力軍,持基金額占全部上市公司總額從2010年的83.24%升至2011年的93%。其中海通證券購買了3只貨幣基金,累計投入金額15.4億元成為持基數(shù)量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
北京某券商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投資基金比重一直以來就微乎其微。它們在二級市場上募集資金應(yīng)該投資實業(yè)而非證券投資,包括投資基金,超募資金就更不能用于投資基金。當(dāng)然,2011年二級市場重挫,也影響了上市公司投資基金。
持基上市公司數(shù)量直降五成
扎堆貨幣基金盈利反增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jù)WIND資訊數(shù)據(jù)獨家統(tǒng)計顯示,截至4月19日,1805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報,投資基金的僅30家,占全部公布年報公司的1.66%。對比2010年,2176家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投資基金的77家,占全部公布年報公司的3.5%。盡管2011年報數(shù)據(jù)尚未披露完畢,但可以推測,2011年上市公司投資基金比重很可能只有2010年的一半。
從上市公司平均用于購買基金的金額來看兩年相差不大。2011年30家上市公司累計投入購買基金金額34.92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購基1.16億元。2010年77家上市公司購基累計投入金額70.7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1.01億元。
從賬面收益情況來看,2011年30家公司用于購基的34.82億元截至2011年底賬面價值為34.97億元。即仍盈利0.15億元。2010年77家購基的70.74億元截至當(dāng)年年底賬面價值僅剩51.24億元,虧損19.5億元,虧損比高達(dá)27.56%。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盡管上證指數(shù)下跌14.31%,但中小板大漲28.38%,創(chuàng)業(yè)板也上漲15.48%。而在2011年三大指數(shù)分別深跌21.68%、34.08%和35.4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就顯示,2010年,上市公司購買的117只基金中偏股基金有66只,占比56%。包括了46只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和20只被動管理的偏股基金。而在2011年上市公司購買的53只基金中偏股基金有20只,占比為37.7%。相反,2010年持有的貨幣基金23只,占比19.6%,進(jìn)入2011年,上市公司持有貨幣基金21只,占持基總量39.62%。這意味著,上市公司2011年投入偏股基金較2010年下降18.3個百分點;持有貨基較2010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
券商持基比例超九成
海通證券成持基最大戶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jù)WIND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券商仍是持基最大客戶。
按照申萬三級行業(yè)分類,21家證券公司已有16家披露年報,它們中包括東北證券、海通證券、國金證券和國元證券的年報中都披露了持基動向。4家券商持有基金投入金額32.68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持基比重的93%。
2010年,6家券商累計購買基金58.88億元,占上市公司全部持基的83.24%。2010年購買了10只基金的興業(yè)證券在2011年悄然退出了購基行列,在其2011年年報中未有持基動向。
相反,東北證券取代興業(yè)證券成為購買基金數(shù)量最多的券商,2011年年報顯示,其購買的5只基金均為貨幣基金,累計買入金額7億元。若從持基投入金額來看,海通證券2011年年報顯示,其購買的3只貨幣基金,累計投資金額15.4億元。
除了券商外,上市公司中北京城鄉(xiāng)是購買基金數(shù)量最多的一家公司,2011年購買了上投摩根亞太優(yōu)勢、景順長城精選藍(lán)籌、博時主題行業(yè)等6只基金,累計購入資金2983.4萬元??上У氖?,截至2011年底,賬面余額2064.42 萬元。
北京某券商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投資基金本身比重就微乎其微。它們在二級市場上募集資金應(yīng)該投資實業(yè)而非證券投資,包括投資基金,超募資金就更不能用于投資基金。當(dāng)然,2011年二級市場重挫,也影響了上市公司投資基金的比例。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