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外防洪排水設施超前于城市建設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來最強降雨,從二環(huán)到四環(huán)多座下凹式立交橋區(qū)出現積水,部分路段還出現河水倒灌淹沒路面的情況,城市交通一度混亂。一場暴雨,暴露城市規(guī)劃以及排水系統(tǒng)的諸多問題。對此,鳳凰網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fā)展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城市規(guī)劃研究室主任李紅玉。
李紅玉介紹,北京目前的規(guī)劃建設,包括防澇排水等系統(tǒng),是應對三十年到五十年一遇的雨水,而在實際建設中,“標準達到十年一遇就很不錯了”。她指出,問題主要不是出自規(guī)劃,不是建設標準低的問題,主要是實際建設沒有跟上。
李紅玉同時指出,國外的防洪排水等設施建設一般超前于城市建設,管理方面也比較超前。她認為要想較快解決大雨引發(fā)的交通問題,首先需要從管理角度去改善,比如城市防洪防澇應急系統(tǒng)、預警系統(tǒng),管理機構的人員配備等;就宣傳方面而言,因為城市外來人口多,要有對不同人群的宣傳、教育、信息發(fā)布等服務。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對話主持:周東旭
以下為對話實錄:
此次暴雨暴露管網建設和城市應急管理短板
記者:此次北京大雨造成大面積積水,導致交通出現癱瘓等,主要暴露了哪些問題?
李紅玉:類似的問題好像也不是新問題,遇到比較大的雨水,都會出現一些類似情況。這個現象始終存在。
問題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基礎設施,管網系統(tǒng)建設不完善,個別地區(qū)出現短板;一個是城市管理方面,預報預警,應急措施,車輛停車、人員疏解等方面的管理沒有跟上。另外,對公眾應對這種情況的宣傳、培訓,也不是很充分。
記者:你認為對此次暴雨,預報到位嗎?
李紅玉:應該更具體一些,更充分一些,這是肯定的。但總的來說管理還是沒有跟上預報的要求,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應急應對能力問題。
記者:大雨預警預報之后,相關部門需要做哪些相應的預防措施?
李紅玉:市、區(qū)、縣、街道、社區(qū)應該有一個完整的應對體系,進行巡視,告知防水設施提前準備,包括一些地溝渠可能要臨時打開。另外一方面就是服務型內容,比如說停車場,重點交通結點,人員流動比較密集的地區(qū),專門配備人員進行指導監(jiān)控。
北京排水系統(tǒng)至多應對十年一遇雨水
記者:北京城市規(guī)劃,包括排水系統(tǒng),按照多大人口規(guī)模建設?
李紅玉:北京市的城市規(guī)劃是按照1600萬到1900萬人之間來設計。相對來說,規(guī)劃與基礎設施建設是匹配的,但是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不夠超前。
另一方面,建設方面的實際支撐能力可能達不到1600萬到1900萬人口的建設密度,因為城市建設很快,從投資來說更多側重于地面建筑以及表面道路,投入比重更大一些,在管網等基礎設施方面還沒有完全達到1600萬到1900萬人的標準。
記者:北京排水系統(tǒng)等基礎設施是按照怎樣標準規(guī)劃的?
李紅玉:各個城市的建設標準是不一樣的。北京目前的規(guī)劃建設大概是應對三十年到五十年一遇的雨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