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9 10:08:00 來源:金融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與去年全球貨幣政策前緊后松、發(fā)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走勢略顯參差相比,今年全球貨幣政策呈現出相對統(tǒng)一的寬松大勢。除了美聯儲高舉量化寬松(QE)大旗之外,日本、英國央行更是緊隨其后大舉購債,歐洲央行則突破底線地推出“貨幣直接交易”(OMT)開啟其貨幣政策新篇章。而新興經濟體方面,除了巴西大幅快速降息令人印象深刻,韓國、泰國、印度等無一例外加入持續(xù)貨幣寬松陣營更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匯豐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認為,在歐債危機持續(xù)肆虐、發(fā)達國家表現不佳、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寬松”是今年全球貨幣政策的主調。從目前全球經濟疲弱的走勢來看,這一態(tài)勢在2013年還可能繼續(xù)延續(xù)。雖然總的來看,2013年全球的通脹可能處于相對溫和的水平,但中長期的通脹預期或未來現實的通脹壓力卻是不可忽視的。
全球貨幣寬松成大勢經濟走勢疲弱是主因
盡管距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已經5年有余,但全球經濟的劫難似乎遠未到終點。出于形勢所迫,全球各大央行在貨幣寬松方面出現了高度一致。“從央行資產負債表占GDP的比重來看,2012年除美聯儲之外,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以及日本央行仍在繼續(xù)擴張?!鼻瓯筇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央行自年中以來也轉而進入政策寬松以期穩(wěn)住增長下滑的勢頭。整個2012年的全球貨幣政策仍是在寬松軌道上。
至于今年全球貨幣政策為何呈現出上述特點,屈宏斌分析認為經濟走勢疲弱是主要原因。“由于2012年西方主要經濟體需求仍然疲弱,”他說,之前出臺的零利率、財政刺激以及貨幣數量寬松對于實體經濟的提振效果遠遠弱于預期。歐元區(qū)經濟的衰退更是從外圍國家逐漸向法德等核心國家蔓延,整體經濟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已經連續(xù)環(huán)比收縮,這一狀況在今年四季度仍將延續(xù)。美國一方面經濟復蘇力度疲弱,另一方面失業(yè)率仍然高企,迫使美聯儲近日在“扭轉操作”到期后又出臺了新一輪資產收購計劃,并確定了失業(yè)率及通脹參考目標。
“2012年,歐債危機對新興經濟體的不利影響更加凸顯。”彭興韻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率出現了明顯下滑的跡象,物價總指數也出現下跌,這促使新興經濟體在2012年也轉向了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他認為,與2011年發(fā)達經濟體迫于金融危機或經濟復蘇要求而采取寬松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因通脹問題而主要采取緊縮性政策的全球非對稱貨幣政策不同,2012年無論是發(fā)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寬松”都是貨幣政策的主調。
發(fā)達國家QE政策引發(fā)質疑2013年寬松或有望延續(xù)
近年來,在發(fā)達國家高失業(yè)、高負債、高赤字的三座大山之下,發(fā)達國家央行正被賦予更多刺激增長、拉動就業(yè)的職責。在上周的年度收官之戰(zhàn)中,美聯儲再度祭出QE大旗,并首度言明將利率政策與就業(yè)市場掛鉤。事實上,隨著美日歐央行日益將QE這種危機治理工具常態(tài)化,相關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過。
“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西方經濟體的表現使得人們對于傳統(tǒng)經濟理論中的經濟周期產生了質疑。”屈宏斌表示,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也意味著近幾年發(fā)達國家所實施的經濟刺激恐怕并不能帶來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的效果。事實上,通過持續(xù)地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來擺脫目前面臨的經濟困境,可能不僅難以奏效,還有導致經濟發(fā)生扭曲的風險。中央銀行有日益演化為政府財政政策的代理人的風險,也放棄了其本身對于貨幣和金融穩(wěn)定的獨立監(jiān)護人的職責。至于明年發(fā)達國家QE要不要繼續(xù)升級,還要看經濟實際表現,但可能性仍然存在。
“自本次發(fā)達國家爆發(fā)金融危機以來,在利率降無可降、信貸市場環(huán)境持續(xù)緊縮、政府債務負擔不堪重負的背景下,”彭興韻認為,美日歐英央行將定量寬松貨幣政策轉變成了促使經濟復蘇的常規(guī)性刺激措施。雖然這些國家實施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具體措施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擴張貨幣供應、增加流動性供給為基本操作目標。他認為,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歐元區(qū),在政府債務負擔率都極高的情況下,要把經濟復蘇的擔子交給財政政策是極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擔當重任的自然是貨幣政策,通過膨脹性的貨幣政策,不僅可以給疲軟的經濟注入一定量的興奮劑,更重要的是,還可通過膨脹這種隱蔽的手段,減輕政府的債務負擔。因此,發(fā)達經濟體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在2013年極可能會延續(xù),甚至變本加厲。
明年通脹局勢或相對溫和新興經濟體仍需保持警惕
盡管上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爆發(fā)的惡性通脹,曾讓美聯儲前兩輪QE政策招致各界的口誅筆伐;但在今年9月美聯儲推出QE3以及歐洲央行推出OMT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飆升趨勢尚未成行,全球通脹局勢也多少顯得有些波瀾不驚。
“從近期來看,預計2013年通脹整體走勢雖然可能是前低后高,但整體仍相對溫和?!鼻瓯筇岢?,匯豐預測明年全球通脹仍在3%以下。不過,那些認為產出缺口仍然過大的人的觀點:量化寬松只會起到促進實體經濟活動的作用,而對通脹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可能只是一種有害的幻覺。隨著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相信,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日益不真實了,無論實際是否真的存在大量的閑置產能,通貨膨脹最終都將上升。實際上,各主要經濟體政府目前仍保持著通過數量寬松刺激經濟以避免更艱難的財政調整的看法。這一做法的成本最終可能還是貨幣條件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出現。
屈宏斌還提出,過去的一年中,不少新興市場經濟體如印度已飽受通脹率高企之苦。西方發(fā)達經濟體數量寬松持續(xù)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本流入、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以及對西方實體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面影響三個方面。實際上,近期新興市場資本流入已有所加快,其中以股權投資的加快相對更加明顯。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實際上調整幅度有限,目前仍在相對高位波動。“數量寬松刺激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對于需求正處于回暖階段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會構成新的輸入通脹壓力。”他說,美國實體經濟仍相對疲弱,與歐洲經濟仍在小幅收縮結合起來意味著整體外部需求仍偏弱。內需仍是各新興市場經濟體回暖的主要拉動力量。新興市場央行仍要面臨這樣的困境:一方面要支持本國經濟平穩(wěn)回升而保持流動性相對寬松;另一方面仍要警惕通脹回頭及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
“總的來看,2013年全球的通脹可能處于相對溫和的水平,但中長期的通脹預期或未來現實的通脹壓力是不可忽視的,對新興經濟體尤甚。”彭興韻表示,這將加大新興經濟體政府在控制通脹與國內經濟穩(wěn)定之間平衡的矛盾。明年新興經濟體將除了處于有利的恢復性增長之外,國內通脹也會可能因此而緩和地上升,這些決定了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在明年或將不會采取進一步的刺激措施;甚至對有些新興國家而言,在經歷較短期的寬松貨幣政策之后,很可能會選擇新的貨幣政策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