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9:13:00 來源:正義網(wǎng)-檢察日報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看上去透明發(fā)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的臘肉,深受百姓的喜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對這樣一種美味,也動起了“歪心思”。
江西省新余市良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日前在該市一處深山里,查獲一個用病死豬制“毒臘肉”的黑作坊,當場查獲未經(jīng)檢疫的庫存病死豬肉1000余斤及部分尚未銷售的成品臘肉。據(jù)查,這個黑作坊在不到一年時間里,使用大量病死豬肉,加工制造“毒臘肉”,涉案金額13萬多元。這些“毒臘肉”全部流入了市場,并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
7月24日,新余市望城工礦區(qū)檢察院以涉嫌生產(chǎn)、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對犯罪嫌疑人曾某和黃某批準逮捕。
深山里的“怪屋”
在新余市良山鎮(zhèn)的一處深山老林中,人跡罕至,偏僻的山坳中有一棟毫不起眼的房子,獨門獨院,還搭了個棚子。房子周圍都是山,方圓幾公里內都沒有人家,最近的村莊也有三四公里,與外界只有一條坑洼土路相連。白天這棟房子沒有人影,毫無動靜,夜間卻熱鬧非凡,常常出現(xiàn)忙碌的身影,廂式貨車進進出出。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家,為什么只在晚上才有人出現(xiàn)?原來,這是一個加工病死豬肉的“黑作坊”。據(jù)曾某交代,他以前是屠夫,后來在湖南一家臘味廠里打工,學會了工業(yè)化生產(chǎn)臘味的技術。2012年10月,曾某回鄉(xiāng),就想開一個肉類加工廠。他把這個想法同從事肉品行業(yè)多年的小舅子黃某一說,兩人一拍即合。
他們花了2萬多元,沒有辦任何手續(xù),偷偷地在山坳里建起了一個隱秘的作坊。為保險起見,他們一般要等天完全黑下來,才開始加工制作、進貨、出貨。
骯臟的“工藝”
為什么要用病死豬肉來制作“毒臘肉”?據(jù)曾某供述,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使用經(jīng)過檢驗檢疫的豬肉生產(chǎn)臘肉。這筆賬他算得很清楚:“因為用好肉加工臘肉沒有利潤,好肉市場上買要10多塊錢一斤,價錢太高,而病死豬肉只要2.8元?!?
據(jù)辦案檢察官介紹,病死豬肉存在三大危害,即生物性危害、有毒有害物質危害和藥物殘留危害,是疫病傳播和擴散的重要傳染源,如食用可能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
而利欲熏心的曾某卻不管這些。那么,大量的病死豬肉從哪里來?這可難不倒在生豬屠宰行業(yè)里“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曾某。通過當年的“老關系”,他在新余、樟樹等地專門收購私自宰殺的病死豬。
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些地下私宰點到各個養(yǎng)豬場專門收購病死豬,收了之后簡單處理后分成兩半凍起來,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就叫曾某派小舅子黃某開著廂式貨車來取貨。
在兩人被抓獲的當晚,黃某剛從樟樹進貨回來,車上就裝了1300多公斤病死豬肉。
據(jù)現(xiàn)場辦案人員介紹,當時黑作坊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腐爛發(fā)臭的氣味,滿地血水、蚊蠅飛舞。這些帶有異味的病死豬肉,是怎樣“華麗轉身”成“美味”臘肉的呢?原來,他們有一套“先進”的工藝。曾某供述,病死豬肉買回來后,他們先用刀把豬骨頭剔出來,再把肉切成1斤左右一塊,然后把肉塊穿好線,把穿好線的肉抹上鹽和亞硝酸鹽腌制2天,把腌制好的肉放在清水里泡2個小時,再用顏料染色,用木棍串好放入烤房,用煤球及木屑烤制24小時,快速脫水,縮短生產(chǎn)周期,加快交易速度。
在這套先進的“工藝”中,亞硝酸鹽和顏料就是曾某的兩件“法寶”,有了它們,令人作嘔的病死豬搖身一變,便成了品相還不錯的臘肉制品?!安还苷l看了,就再也不想吃臘肉,這一輩子,估計不是自己做的臘肉不會吃了?!鞭k案檢察官說,這個黑作坊用來浸泡豬肉的大池子,水基本都不換,里面都是污水,根本談不上有任何衛(wèi)生標準。
遠播的“臭名”
毒臘肉有人買嗎?真別說,曾某的生意還做得“風生水起”。為了將加工好的“毒臘肉”銷售出去,曾某想起了之前在長沙打工時的老板,就直截了當?shù)貑査欠褚∷镭i做的臘肉。在問了價格后,這個老板還介紹了一個長沙姓李的買家,這個姓李的買家又介紹了西安的買家。毒臘肉可謂“臭名遠播”,宜春姓徐的買家也“慕名而來”。
有了下家之后,曾某就通過物流公司將臘肉銷往長沙、西安等地,每次發(fā)貨都用紙箱以每箱50KG的標準打好包寄出,收貨單只寫提貨人姓氏和電話。前腿肉、后腿肉、五花肉價格都不一樣,毒臘肉的價格基本上5元至15元不等。貨款有的是直接打到曾某的銀行卡里,有的是通過物流公司代收,而宜春的買家則是自己到曾某的黑作坊里提貨,有時候,曾某也會派人開車把貨送到宜春,由于是“老主顧”,曾某對他格外關照,有時是現(xiàn)金交易,有時候也可先不用付錢、等他把貨賣出去了再付貨款。
就這樣,這些用病死豬肉做成的“毒臘肉”最終大部分流向農(nóng)貿(mào)市場和小餐館,被堂而皇之地擺上了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