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資料圖)
《人民日報》文章針對馮小剛導演批評“綜藝電影”現(xiàn)象,力挺綜藝電影能夠獲得市場認可自有道理,除了“投資回報率上有天然優(yōu)勢”,觀眾選擇綜藝電影是因為其滿足了觀眾預期,相反,一些大導演,大明星,大制作拼湊的是“創(chuàng)意欠奉”,該文章最后還要大腕導演們好好加油,不要低估觀眾智商和欣賞水準,拍出觀眾買賬的好電影。馮小剛接受媒體采訪回應《人民日報》的批評。
馮小剛就《人民日報》文章回應如下:
如果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的話,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電影,從態(tài)度上來說就已經失去了誠意,還談什么尊重觀眾,尊重人民幣吧。當然人民日報尊重人民幣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人認為,把一堆綜藝節(jié)目的素材剪成一個故事片的長度,當成電影在院線放映是一項創(chuàng)新。這讓我想起另一項中國式創(chuàng)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費站播放的電子錄音,“你好,謝謝,再見”。這些本來應該是人說的話,為了圖省事改成了機器說,聽著那叫一個擰巴。還有朋友認為觀眾愛看就是硬道理,這一點我也不敢茍同。是想,若果NBA宣傳每場比賽允許上兩名足球運動員可以用腳傳球的話,我相信也會有不少觀眾捧場,上座率也不會低,但那確實不是籃球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