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全省政府系統(tǒng)調(diào)研工作會議上,要求官員下基層調(diào)研時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鉆進去”,還給調(diào)研官員支招:“在下去調(diào)研時,不要暴露官員身份,可以說自己是報社記者,這樣才能了解很多真實的東西?!?/p>
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想當年只有黨報的時候,記者是很牛叉的。省報記者下來采訪,不派個科局級干部陪同,面子上過不去。若中央級媒體記者下來,縣委書記必親自接待。吃好喝好的大記者回去未必會報答,但是萬萬得罪不起,黨報記者還肩負寫內(nèi)參的職責,被參一本非同小可。那時候記者下去,跟現(xiàn)在調(diào)研官員下去差不多。
物以稀為貴,隨著都市類報紙一天天繁榮起來,記者隊伍越來越龐大,記者地位也就一天天降下去,日漸混同于廣大人民群眾。記者在官府面前失寵,卻日益受到市民歡迎,知心的話兒說不完,所以姜省長呼吁下去調(diào)研的官員冒充報社記者。省長不說雜志社、電臺、電視臺,報社記者臉上有光。
姜大明省長只看到記者有利的一面,“冒充記者”四個字說得輕松,卻不知假冒記者屬于有關部門的重點打擊對象。假冒記者一般適用招搖撞騙罪,這是一項頗有中國特色的罪名?!凹倜坝浾摺贝钆洹罢袚u撞騙”成習慣用法。2007年中國貿(mào)易報山西站工作人員蘭成長在大同市某煤礦被打死,新聞曝光之后,當?shù)卣⒖獭皣勒敝赋鎏m成長不是記者,冒充記者就該被打死嗎?顯然還隱含另一層意思,礦工出身的蘭成長冒充記者屬于招搖撞騙的犯罪行為,令打死人的煤礦方具有自衛(wèi)性質(zhì)。
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勢在于分工細化,如果沒有完善的規(guī)則,在市場經(jīng)濟里頭作惡也是很可怕的。假冒記者成行成市,催生出鑒定真假記者的專業(yè)人士,打死蘭成長之前,煤礦方就咨詢過“專業(yè)”人士,確認被害人沒有新聞出版總署頒發(fā)的記者證。然后地方政府反應異乎尋常的迅速、默契,效率高得恐怖。不管怎么說,中國土地上的報社全部屬于國家所有,正式記者地位再低,也還是有身份之人,比很多階層要強。與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甚至與金磚國家的同行比起來,人身安全系數(shù)還算高的。如果官員私訪,一不小心就重蹈“蘭成長”覆轍,估計姜省長會謹慎一些。
姜大明省長輕松倡言官員假冒記者真正反映的問題,是我國社會體制中的等級色彩還相當濃厚。招搖撞騙罪相當于古代的僭越罪,以下冒上為之僭越,如果記者冒充官員就適用招搖撞騙,反之則不然。不但不是罪,而且是親民的善政。姜省長在當前環(huán)境中說這樣的話并無不妥,官員果真下去冒充記者,不但容易體察民間疾苦,而且有利于提高記者處境。但是行政與法律中的等級色彩,畢竟與現(xiàn)代生活格格不入,所以令姜省長一番言論成為新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