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確實是一位偉大的醫(yī)生,它不僅能撫慰人們的血淚之痛,也會消減人們對災難和創(chuàng)傷的記憶。
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汶川地震已過去四年了。
在汶川地震四周年祭的特別日子,從《新京報》“京報調(diào)查”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汶川地震四年后,人們主要關心的問題,包括人們認為對汶川地震最好的紀念,都與政府的信息公開有關。
對于地震這類公共性災難,存在著一個長期的信息溝通與管理工作。如何與民眾保持溝通,讓民眾了解重建及善款的情況,不僅可以減緩民眾的焦慮與懷疑,也是對災難最好的紀念。如果信息得不到完全開放的交流和溝通,不僅會催生各類流言,也會影響到民眾對其他突發(fā)性災難的關注和行為理念。
哪個年代沒天災人禍?哪個國家能完全一帆風順?危機與災難不可怕,關鍵是面對它們的態(tài)度。有些災難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nèi)绾蚊鎸碾y卻能夠選擇。只有對這類災難與公共危機,采取一種越來越開放的態(tài)度,媒體和民眾對災難的認知才會趨于理性,在了解災難真相的同時,也會維護和尊重受難者的遭遇與命運。只有這樣,災難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課堂,那些同胞的苦難和悲傷,才會轉(zhuǎn)化成我們的精神財富,這是對汶川地震最好的紀念。
汶川地震掀起了中國第一次全民慈善的高潮,所以它的善款使用情況的公開,就變得尤為重要,甚至有象征意義。因為這樣不僅有利于建立慈善組織的約束機制,也會鼓勵未來民眾對慈善的熱情。如何使慈善機構(gòu)更具民間性和獨立性,如何促使慈善機構(gòu)透明、公開、高效的運行,如何完善慈善的立法與監(jiān)督問責機制,如何保證慈善機構(gòu)的運行讓所有人放心?如果汶川地震的善款使用,能促使我們對這些問題展開思考與行動,這也是我們對汶川地震最好的紀念。
受苦而堅韌地活著,才能讓我們懂得生命真正的意義。我們期望擁有人間的愛和歡樂,也要懂得分享人的苦難和悲傷。其實,災難、痛苦、疾病、貧困、失敗,何嘗不是來自生命的禮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