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衛(wèi)生部召開例行新聞發(fā)布會透露,目前我國有2.6億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是公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
但是,中國的慢性病患者可能并不止2.6億,因為我國現(xiàn)有超過2億高血壓患者、1.2億肥胖患者、9700萬糖尿病患者。僅僅把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這些非傳染性慢性病的數(shù)量加起來就不止2.6億,更何況還有包括結核、乙肝、慢性皮膚病和性傳播性疾病在內的也是數(shù)量龐大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把這些人群算在一起,沒有病的中國人可能就只能占一半人數(shù)。
不過,按現(xiàn)有公認的健康定義來分析和歸納,還有更令人吃驚的現(xiàn)實,中國人算得上健康的不超過1/3,健康地生活可能是現(xiàn)在中國人一種難以企及的目標,然而這卻是一個所有人應有的基本權利和完全能夠達到的正常生活狀態(tài)。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以此標準來衡量,在幾年前的全國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科普工作研討會上,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健康定義的人群只占總人口數(shù)的15%,此外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tài)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
亞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界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tài),也稱第三狀態(tài)。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第三狀態(tài),我國稱為亞健康。所謂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是指,他們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癥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tài)中,自覺活得很累。
當然,這些數(shù)據(jù)之間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撇開亞健康不論,只是慢性病也至少“構陷”、纏繞和擊垮了約1/3的中國人。當健康不再,生活也變得黯然無光,也增加了不可控和突發(fā)事件的幾率。
為了讓中國人達到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衛(wèi)生部也發(fā)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計劃(2012-2015)》,提出了多項2015年將達到的具體目標,包括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煙率降低到25%以下;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內等。
中國公眾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如中國80%家庭人均食鹽和食用油攝入量超標,固然是慢性病產生的原因之一,但是僅僅強調這些并以此作為健康教育的突破口顯然不夠,因為迄今人們對慢性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還缺少足夠的認識和警醒。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06年5月《預防慢性病,一項至關重要的投資》的全球報告中就提出了世界各國對慢性病發(fā)生和防治的10項錯誤認識,其中一條誤解就是:慢性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
世界衛(wèi)生組織之所以把這一點當做錯誤認識,是因為慢性病的產生有更多的政府責任和其他原因。例如,如果公眾無法獲得基本的營養(yǎng)飲食保障和安全衛(wèi)生的食品,加上受污染土地生長的食物、受污染的水源等等,會讓所有人都面臨慢性病的威脅。既往的研究也證明,環(huán)境污染和公害事件才是制造慢性病的根源。生態(tài)毀壞、空氣污染、水源污染、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等,每一種因素都可以導致慢性病的發(fā)生。慢性病不過是環(huán)境惡化后的最直觀和最典型的體現(xiàn)。
另一方面,對慢性病發(fā)生原因的多學科和深入的研究,同樣對防治慢性病和改善中國人不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起著關鍵作用。盡管現(xiàn)在關于慢性病的研究結果越來越多,但是,還是缺少一些有針對性的研究和結果。例如,過去的研究總是稱,中國人肥胖起來的原因是飲食方式不科學,高脂高蛋白食物吃得太多,運動得太少,這固然是原因,但是還有其他的原因可能被忽略了。
例如,外國人對中國人2003年至2009年飲食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高脂、高糖、高鹽和多種食品添加劑所加工的食品消費的增加量至少是新鮮蔬菜的二倍以上。這些零食包括冰淇淋、蛋糕、甜餅干、巧克力、糖果、速凍食品、風味零食、汽水、酒精飲料等。還有,被斥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的大舉入侵讓5700萬中國人每周要吃二次以上洋快餐,3130萬中國人每天要吃一次洋快餐,1560萬中國人每天吃一次以上洋快餐。
正是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才讓中國人生活在不健康的狀態(tài)中。所以,針對國民的健康傳播而非健康教育應當建立在更為細致和深入的研究結果之上。如此,中國人才能健康地活著。(張?zhí)锟?北京媒體人)
本個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