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郭敬明星期天晚上發(fā)了一個微博,在互聯網上引起很大轟動。微博是這樣寫的:“你們就當我是中國的腦殘粉好了。我就是曾經在天安門看升國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奧運聽見國歌就眼紅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經半夜看網上北京奧運圣火傳遞時,中國人保護火炬的圖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們不用懷疑,這種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國確實有很多問題,但這并不影響我毫無保留地愛它,為它自豪。”
短短幾個小時內,這條微博被轉發(fā)了十幾萬次。該微博的跟帖評論有大量支持者,與反對者激烈爭辯。不得不說,郭敬明表達的感情在中國人中有相當高的普遍性,但他寫這條微博很像是“下了決心”,而且成了昨晚的一個“輿論事件”,這難道不應讓我們奇怪嗎?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愛國在互聯網語境中成了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微博上出現很多批判愛國主義的帖子,還有了“愛國賊”的稱呼。此外一些人不斷將“黨、政府、國家”三者的不同做極端化解讀,誣稱各種愛國行為是“向當局效忠”。
這種聲音在互聯網上逐漸有了一定聲勢,致使很多人在網上表達愛國情感時有所顧忌,擔心成了被攻擊的目標。用“猖狂”來描述這股輿論力量,大概并不為過。
中國能沒有愛國主義嗎?顯然不能。中國不僅是延續(xù)歷史最久的人類文明,而且它不是小文明,它的疆域和人口規(guī)模對這樣的延續(xù)來說都有些不可思議。中國文明古往今來有過多次分崩離析后再也聚合不起來的可能,但歷史每一次都克服了它們,這不能不說是奇跡。
愛國主義在中國經過了整個文明史的反復錘煉,它的深厚程度決非各種現實利益能夠擊潰的?;赝麣v史我們可以發(fā)現,愛國主義貫穿了中國歷史每一個階段的主流文化,它也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最崇尚的人文精神。
時至今日,愛國主義的確受到社會主流的推崇,但這種推崇的歷史自然性,大大多于它針對現實政治的專門設計。愛國在中國主流文化中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問為什么的,你如果問官員為什么要弘揚愛國主義,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大概一時還真回答不上來。
倒是那些“反愛國主義”的人,他們的現實政治考慮和目標要明確得多。他們想把黨和政府與中國社會特殊的緊密聯系強行割裂開,甚至要把黨和政府強行擺到“國家”的對立面,為他們沒有底線的批判營造合法性,并為從憲法層面根本改變中國探路。
然而物極必反。對愛國主義的打擊已經超越了輿論多元化的范疇,在互聯網上制造了某種新的精神壓制。而這種思想的現實支撐很單薄,它決非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國家的真實綜合感受。因此它在某個時刻支撐不下去是必然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