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1月12日《武漢晚報》報道,從老家鄂州隨父母到武漢的14歲女孩,經常替患病的母親掃大街,至今已經持續(xù)了一年多。她說,“我多掃一會,媽媽就能多休息一下,不會累得犯病?!?/p>
小女孩的話令人動容。盡管這只是一個14歲女孩的質樸想法,但她卻用稚嫩的小手緊握沉重掃帚,以持續(xù)一年多的實際行為,體現出為人子女最應恪守的品行:孝道。孝敬父母進而替其分憂,14歲小女孩無疑可以堪稱為典范,這是那么的溫暖而且足以打動陌生的人心。
但是,在短暫的感動之后,有關“14歲女孩替母掃街”的話題,卻應該引發(fā)更深層次的思考。小女孩為什么要替母親上街掃地?因為那是維系他們一家衣食住行、小孩讀書等重要支出的經濟保障;小女孩的母親為什么即便身患腎結石、經常痛得床上打滾,也還得堅持環(huán)衛(wèi)工作?有可能囿于她自身的文化及技能,沒有更為合適的務工選擇……也就是說,在“14歲女孩替母掃街”演繹出感人孝道的背后,直白展現出來的卻是這一家子的生存窘況。
很想問一問,小女孩的母親進城務工多年,所在的城市醫(yī)療保障系統(tǒng),能否為她、以及她這樣為城市建設做出了無私貢獻的進城民工,提供起碼的職工就醫(yī)保障,使其可以去醫(yī)院治好腎結石而不再是無奈地“痛得床上打滾”?其次,小女孩一家4口、擠住在樓頂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不知所在城市的修建數以萬套計的廉租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女孩一家只能眼巴巴地望而卻步?另外,很是希望武漢晚報在刊登“14歲女孩替母掃街”之后,能夠陸續(xù)報道“下文”:幫扶的、救助的、慈善的……這些緩解一時困難的措施固然要有,但是最應出現的還有如何關愛進城民工以及城市低收入困難群體的制度性舉措。
“14歲女孩替母掃街”,體現出一個善良的小姑娘,對自己親生母親的親情關懷;“14歲女孩替母掃街”,呼喚的卻是一個文明而溫暖的大社會,在這個寒意料峭的季節(jié),應盡快對需要關愛的社會成員或群體,施以真情實意的人文大關懷?。ㄓ逦麂h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