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各地政府在兩會上紛紛表示,要嚴控本年度的三公經費,實現“零增長”。但在三公經費數目龐大、飽受社會詬病的現實下,“不升”并非成績,“降下”才是趨勢。
三公經費指的是因公出國出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但長期以來,由于管理不善、監(jiān)督缺位、暗箱操作等種種原因,我國的三公經費一直是腐敗問題的多發(fā)易發(fā)區(qū)。而諸多大案要案證明,“‘三公’腐敗”僅只是官員貪腐墮落的第一步。
為了建立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2011年中央各部門首度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地方各級政府陸續(xù)跟進,“三公經費零增長”的承諾也隨之而生。
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公眾目前已經不滿足于三公經費“零增長”,更迫切希望三公經費“負增長”。在浙江省兩會上,“拍磚”強烈要求降低三公經費的代表委員中,有現任官員、退休干部、大學教授、村干部,他們的呼聲代表了民意。
從操作層面上看,三公經費實現“負增長”并非難事。浙江省溫州市2012年6月出臺了“史上最細”公務接待標準,全市半年公務接待費用下降了四分之一強。2012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比2011年決算數減少了約15%。
實現三公經費“負增長”是大勢所趨。目前的三公經費數目正處于高位,而中央“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正在狠剎形式主義和奢靡之風,這都為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提供了可能。
壓縮三公經費是黨政部門厲行勤儉節(jié)約、杜絕鋪張浪費的必然選擇,有助于消解公眾對三公經費的疑慮,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從而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的實際效果取信于民。
(新華社記者馮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