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南通市行政中心大院工作的董姓女士在收發(fā)室簽收一份特快專遞時發(fā)現(xiàn),這件裝著一份普通會議通知的快遞,竟是同在一個大院里辦公的另一部門花費20元寄來的。研究這份快遞的郵路“歷程”,她更愕然:它從大院某單位辦公室寄出后,被11183郵政速遞簽收后帶至幾公里外,通過分揀第二天再投遞進大院,等于說,它全程繞行十多公里后,竟又回到了原點。(2月6日《京華時報》)
如果說公款吃喝是“舌尖上的浪費”,那么,在同一個大院搞“快遞游戲”,就是“腳尖上的浪費”。在同一個大院,走幾步腳就能將通知送到,卻要花費20元快遞費,繞行十公里再送達:一方面,這種行為明顯沒有必要,多花了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行政效率,讓公文更慢送達,同時更是讓人浮于事,培養(yǎng)了機關懶散的作風。這“腳尖上的浪費”看起來不像“舌尖上的浪費”那么觸目驚心,但考慮到我們國家眾多的行政機關和每天不計其數(shù)的公文傳遞,恐怕由此浪費的錢財也是驚人的。
很難說,南通市的“腳尖上的浪費”是故意與中央的規(guī)定作對,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職業(yè)慣性使然。關于職業(yè)慣性,我想到一個小故事,說一位病人睡眠質(zhì)量不好,每天護士都要喂他吃安眠藥,他才能入睡,突然有一天病人自己睡著了,但護士仍然一如既往地搖醒他,說“先生,你該吃安眠藥了!”南通市政府工作人員積久成性,恐怕都忘記了公文除了能用郵遞送達外,還可以自己走路送達。而這種職業(yè)慣性的養(yǎng)成,是官場的“醬缸文化”熏染而生,這種“醬缸文化”就是視公款吃喝、公車私用、鋪張浪費為正常,而勤儉節(jié)約為異類,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腳除了回家,還是可以用來工作的。
要杜絕“腳尖上的浪費”,就要改變公職人員的不良職業(yè)慣性,就是給官場的“醬缸文化”注入清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首先,各個機關的財政預算要進一步細化,并且要及時向社會公開,像四川巴中市巴州區(qū)白廟鄉(xiāng)政府一樣,連“花1.5元購買信紙”也公開;其次,則是要引入公民“審計員”,讓公民也來查查機關的財務;最后,則是加強輿論監(jiān)督,讓機關財務照入陽光,及時披露各種公職人員各種司空見慣的浪費與腐敗。(楊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