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黨報公示吃空餉公務員,多人請假超20年。 (金艷/CFP/圖)
“永康還有這種怪事的?!正式工不上班,臨時工來上班?!?/p>
“早知道要公示,我肯定不會把這些情況反映上去。生病請假的、有歷史遺留問題的,又不止我們一個單位?!?/p>
由于沒有很好的退出機制,中國的公務人員往往是“進城難,出城更難”。
攝影機圍了上來,鏡頭掃過幾個老干部的臉。他們像是受了驚嚇的小孩,臉上寫滿了局促和不安。 2012年5月8日早上7點半,細雨蒙蒙。在永康擁擠的南苑路,永康行政執(zhí)法局的老應,跟局里五六個老干部一起,在街頭接受中央電視臺的跟拍采訪。
這一切源于《永康日報》上的一個公告。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委機關報用兩個整版刊發(fā)《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通報》。192個人被公開點名,一時間令輿論嘩然。這些老同志都“光榮”上榜,被歸到第四類:中層正職退居二線人員,原因是“上班不夠正常”。
公告名單中,包括69名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的人員,46名停薪留職人員,23名借用、借調、抽調人員,9名中層正職退二線人員,7名刑事處罰的人員,8名在家待崗人員(自收自支單位),10名未辦理辭職擅自離崗人員,以及20名其他情形不在崗的人員。
老應他們9個人算是爭議最小的。爭議最大的是69個長期請病假的人。有個姓胡的老師,1989年就開始請病假至今。有媒體直接以他的故事做標題:“教師吃了23年空餉”。另外,7名“受刑事處罰”的“吃空餉”人員,更是飽受詬病。
在“制度化吃空餉”的熱議中,有人嫌永康公布得太晚,也有人欽佩于永康“自爆家丑”的勇氣,但在永康本地人茶余飯后的言談中,也有另一種說法:真正吃空餉的,還有不少沒被揪出來……
在三種大相徑庭的語境之外,在老應他們成為新聞人物之前,這192個“在編不在崗”者,作為體制內的邊緣人,是怎樣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是否真在“吃空餉”,背后的現(xiàn)實原因又是什么?他們和體制有著怎樣復雜的聯(lián)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