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釋永修的舊照。
靈照寺下院接受信眾捐贈的公示。南都記者張國棟攝
出家31年的云南省玉溪市靈照寺方丈釋永修仍難“四大皆空”,他的意外遇害引發(fā)其名下400余萬財產權屬紛爭,出家前生下的女兒因此與靈照寺對簿公堂。
這場訴訟將靈照寺財務管理混亂狀態(tài)暴露于公眾,寺廟近10年沒做過賬,難免讓信眾疑惑,身兼佛教管委會主任、會計、出納的方丈登記在自己名下的財產,是想建大雄寶殿,還是中飽私囊?
訴訟讓這個百年古剎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其窘境只是當下中國寺廟廟產管理亂象的一個典型。
方丈遇害
靈照寺位于玉溪市紅塔東部10公里的靈照山上。
寺廟有一座民國二十五年所立功德碑,記載著這座清末毀于兵亂的古寺重建過程,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間,古寺再遭“破四舊”破壞,直至國家恢復宗教政策之后的1985年,玉溪市重修靈照寺,方有今日之規(guī)模。
玉溪市紅塔區(qū)民族宗教局局長桂榮華對南都稱,靈照寺的興旺,與釋永修法師密不可分,“沒有永修,就沒有如今的靈照寺”。
釋永修俗名辛應恒,生于1948年,玉溪市紅塔區(qū)當地人。16歲成為鐵路工人,曾在昆明當兵三年,轉業(yè)后仍回到鐵路系統就業(yè)。1974年他與一位小學老師結婚,兩年后生下一女,但在女兒兩歲多時出家了。
前妻涂女士說,丈夫出家并非因夫妻感情緣故。戀愛期間,他已經是俗家弟子,自己前往昆明探望時,他安排的節(jié)目也是到寺廟拜會法師。在她眼中,丈夫心地善良,但凡有人相求,都會從并不豐厚的工資中拿出三五元資助。
她說,丈夫有了出家念頭后曾含淚表示,離婚出家后兩人仍是兄妹,自己也不會不管女兒。糾結兩年多之后,他終究去意已決,于1979年在昆明筇竹寺出家,法名釋永修。
昆明與玉溪相隔約兩個小時的車程,但在張譯云的記憶中,自己與父親的親情并未因佛門相隔而斷絕,自己到昆明,父親會將她叫到居士的家中相聚,在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還買給她一輛自行車。只有兩個人在的場合,她也會叫“爸爸”。
1990年,釋永修被靈照寺佛教管理委員會聘為住持,2005年3月升座為方丈。雖為百年古寺的方丈,但靈照寺的僧人不多且流動頻繁,如今也不過四五名,現任靈照寺佛教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和云形容為“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和尚”。
近22年間,釋永修成了靈照寺的象征,除了方丈,他還兼任靈照寺佛教管理委員會主任,在寺外亦聲望日隆,擔任了玉溪市佛教協會會長、紅塔區(qū)政協委員。
釋永修大部分時間在靈照寺,偶爾也會暫住位于玉溪市鬧市區(qū)的大悲普度寺———這是靈照寺的歇腳寺。62歲的他可能也沒有料到,2010年1月26日在歇腳寺的那個清晨竟會是自己的生死劫。
據玉溪市法院的判決中所述,2010年1月26日零時左右,19歲的吳某和20歲的瞿某,來到大悲普度寺釋永修的住處留宿。凌晨2時許,兩人趁釋永修熟睡將其殺害,并搶走其現金5000余元、一部手機等。
案發(fā)當天,警方便將兇手抓獲。2010年9月10日,兩人均被判死刑,而瞿某緩期兩年執(zhí)行。大悲普度寺一位老年女居士介紹,劫殺釋永修的兩名年輕人近兩年間常來歇腳寺,事發(fā)當日上午10點多,居士叫釋永修吃早餐,一直沒有響應,才發(fā)現他已經遇害。
“遺產”之爭
百年古剎方丈遇害,這在玉溪已足夠令人震驚,但他身后留下的數百萬元遺產所引發(fā)的爭奪,無疑是另外一枚深水炸彈。
紅塔區(qū)民族宗教局局長桂榮華介紹,在釋永修遇害之后,寺廟就有亂象出現,有人試圖撬開保險柜盜走廟產,因而紅塔區(qū)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一是料理方丈的后事,二是抽調熱心佛教的居士組成靈照寺臨時管委會。該局還專門請來會計師事務所,對靈照寺的財務進行審計,也正是在此過程中,釋永修或其俗名辛應恒名下存有300余萬元巨款方為外界知曉。
在處理方丈后事時,紅塔區(qū)民宗局也通知了釋永修出家前的女兒張譯云,這筆巨款自然成為雙方協商的重要議題。
桂榮華說,本來出家人四大皆空,但他們當時也考慮在政策法規(guī)和佛教規(guī)矩之下靈活處理,適當安撫,但雙方協調十余次,數字由三至五萬元一直升到20萬元,仍離家屬要求繼承的部分有差距。協商無果,最終家屬提起了法律訴訟。
隨后,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又對釋永修財產進行調查,這也是最后呈現在公眾面前的400余萬元。張譯云告訴南都,她只是希望繼承父親的遺產。國家現行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僧人的財產不可以繼承,且在對案犯附帶民事賠償中,她是賠付的對象,既然款項是父親個人的戶頭,應屬其個人財產。父親出家前及在靈照寺都有工資,而且作為當地有聲望的僧人,有做法事的勞務性收入以及信眾給予其個人的捐贈,因而有三四百萬元亦在情理之中。
但無論是靈照寺還是紅塔區(qū)民宗局,顯然將她的行為理解為“奪產”。管委會主任張和云是方丈的俗家弟子,在他看來,依照佛教傳統的叢林規(guī)制和習慣,僧人出家后即與其俗家親屬脫離了經濟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僧人的日常供養(yǎng)及其醫(yī)療喪葬費均由寺院支付,其身后所屬亦屬寺廟,其女沒有訴訟主體資格。
紅塔區(qū)民宗局提供的一份說明中列舉,自1998年至2004年,相關機構對靈照寺的年檢中均對其財務狀況審核,這6年多來的全年收入水平均在二三十萬元左右,其中最高為1998年,收入77.3萬元,最低為2000年,全年總收入14萬余元,總體而言均有盈余,但也只在10萬元左右。靈照寺佛教管委會主任張和云說,公共賬戶上僅有16余萬元,“還不到個人賬戶上的零頭”,因而寺廟的財產絕大部分應在釋永修的名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