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村藏身兩座清代貞節(jié)牌坊 保存完好
2015-06-11 16:0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打印本頁 關閉
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康氏節(jié)孝坊”。 楊正華 攝
中新網(wǎng)鄭州6月11日電 在豫西溝溝壑壑邙山深處的鞏義市河洛鎮(zhèn)石板溝村,藏有兩座為旌表女性貞節(jié)而立的清代節(jié)孝牌坊,一座為“孟氏節(jié)孝坊”,另一座為“康氏節(jié)孝坊”。兩座牌坊建筑精美,保存十分完好。
牌坊,是一種形狀似門的古代標志性高大建筑,通常是由封建帝王為表彰臣子功績所建。貞節(jié)牌坊是特指為了表彰女性對自己的已逝丈夫堅貞不渝,一生恪守貞節(jié)而建立的牌坊,只能授予那些放棄再婚的女性。
6月11日,記者在石板溝村看到,“孟氏節(jié)孝坊”位于該村的村口,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坐北面南,為三間三樓四柱式青石坊。這座石坊通高6米,寬5米。牌坊正面中間原嵌“圣旨”石匾,匾正面頂枋上雕刻八仙圖案,枋下欄板上刻書“苦節(jié)堅貞”四個大字,左側落款為“大清道光三十年仲秋建”。該座牌坊隨著路面的增高,下半部分被埋入土中,只留上半部的牌樓矗立在村中路口。
距離孟氏節(jié)孝坊百米遠的半溝處,還有一座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康氏節(jié)孝坊”。該坊坐東面西,同樣為三間三樓四柱式青石坊,廡殿頂,高6米,枋上立斗拱,正樓寬2米,次樓寬各1米,進深1.5米。正樓一層頂,此樓兩層頂,夾桿石下部雕刻石鼓圖案,上部雕刻四對獅子。牌坊正面斗拱中間鑲嵌“圣旨”石匾,枋上刻花紋圖案,欄板正書“倫德處錫”四個大字,下邊枋上精雕細刻二十四孝圖案,枋下欄板正書“旌表監(jiān)生白錫瑞繼室康氏節(jié)孝坊”。枋下欄板刻有500余字的建坊序及坊表,詳細描敘述了節(jié)婦康氏一生的事跡。
據(jù)《民國鞏縣志·烈女志》上有對該村兩座節(jié)孝坊的記載:“孟氏,石板溝白錫璧妻,年二十二夫亡,撫孤統(tǒng)陽成立,咸豐(道光)某年旌表。”;“康氏,石板溝白錫瑞繼室。翁卒,夫病不起,囑氏以養(yǎng)老撫孤。氏尊遺囑,苦節(jié)四十余載歿,光緒間旌表?!?/font>
石板溝村七十多歲的退休老教師白本通老人講,村里這兩座牌坊是他們家族地位的象征。“康氏節(jié)孝坊”是他的曾祖父白襄陽為其母親康氏所建造的,康氏本是當年赫赫有名的中原活財神“康百萬”家族的名門閨秀,能夠使襄陽之父白錫瑞聘為繼室,那么說明白錫瑞也絕對不是庸庸之輩。上面的建坊序及坊表都是康氏的侄子康云衢撰寫的,中柱上的對聯(lián)是康氏的弟弟康紹文所書寫。
白本通說,這種標志著女性至高榮譽的牌坊,不是每一個普通守節(jié)女性都可以擁有的,這與家族的社會背景、道德水準、文化修養(yǎng)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鞏義市文物和旅游局相關人士白春霞介紹,石板溝村的兩座石坊結構嚴謹,造型古樸,設計完美,圖案雕刻生動細膩,形象傳神。它的存在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對研究鞏義乃至我國封建帝制時代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文化,提供了確鑿的實物依據(jù)。
目前,該兩座牌坊現(xiàn)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部門已經(jīng)進行了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