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部反映澳門本土文化的電影《大辮子的誘惑》問世了。它講述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澳門半島雀仔園所發(fā)生的一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是葡萄牙貴族青年,而女主人公則是生活在平民坊區(qū)雀仔園的一個中國擔水姑娘。這個故事通過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和悲歡離合,展示了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觀念所造成的矛盾、滲透、碰撞與融合,是一部獨具澳門歷史文化特色的影片。影片的問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使得人們更為關注這個即將回歸的、充滿了神秘感的澳門。
充滿節(jié)日氣氛的澳門議事亭前地及民政總署大樓
1999年12月20日,在一曲《七子之歌》中,久別的澳門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并向國人敞開了大門,澳門從此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
一個雀仔園 一部發(fā)展史
幾至澳門,去得最多的就是大三巴周圍和氹仔島龍環(huán)葡韻一帶,并未真正的深入到澳門街區(qū)。這一回,就讓我們的探訪,從見證澳門發(fā)展的雀仔園開始吧。
雀仔園坊羅憲新街
雀仔園,是早期澳門的邊緣,為當?shù)毓爬系木用駞^(qū)之一,也是十七世紀中前期葡萄牙人的一個聚居地之一。它位于澳門半島中部、東望洋山南段以西,即 今水坑尾街、崗陵街與東望洋新街之間,是一個依山而建的街區(qū),最高與最低點的海拔高度相差達15米,因周圍附近樹林茂密雀鳥甚多而得名。雀仔園的街道縱橫 相交,呈方格狀??v列的街道是沿山坡修建的斜路,澳門石級最多的街道羅憲新街就在這里,有9層72級。